如何利率变化影响债券?
利率是决定债券价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有其他因素如支付、期数等都是标准的,即提供给我们的数字必须在计算现值的公式中使用。然而,利率并不是这样。利率是主观的。
在计算时使用的数字取决于投资者的直觉和判断。由于不同的投资者在计算时使用不同的利率,他们对同一债券得出了不同的公允价值。因此,存在意见分歧。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债券被低估了,而另一些人则可能认为它被高估了。这就是交易发生的原因。
然而,我们需要意识到不同的利率假设如何影响债券的价值。让我们在本文中了解一下这一点:
反比关系
利率与债券以及所有固定收益证券之间存在反比关系。这意呈着利率下降会导致债券的市场价格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导致债券的市场价值下跌。从理论上讲,涨跌发生在公众普遍知晓利率变动之后,即这是事实。然而,在现实中,市场会对预期的利率变化进行定价。因此,在利率公布时,价值已经被定价,涨跌相对较小。重要的一点是,市场基于预期或未来的预期运作,而不是基于事实。
示例:
假设有一张面值为1000美元的债券。它的票面利率为每年10%,预计在未来4年内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因此,我们需要看三种可能性:
-
当市场利率与票面价值相同时: 当利率为10%时,根据债券价格的折现现金流估值模型,该债券的市场价格为1000美元。
-
当市场利率高于票面价值时: 当利率为12%时,根据债券价格的折现现金流估值模型,该债券的市场价格为900.65美元。注意,随着利率从10%上升到12%,债券的价值从1000美元降至900美元。
-
当市场利率低于票面价值时: 当利率为8%时,根据债券价格的折现现金流估值模型,该债券的市场价格为1114.93美元。注意,随着利率从10%下降到8%,债券的价值从1000美元升至1114.93美元。
反比关系背后的逻辑
反比关系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对于固定收益证券而言,我们已经锁定了未来将收到的实际金额。所以无论利率如何,票息支付都将是相同的,因为票息支付本来就是固定的。
但是实际货币价值会发生变化。因此,当利率上升时,投资者有机会将资金投资于当前收益率更高的其他债券。因此,我们的债券在实际价值上会过高。债券的价值必须下降,直到与其他债券在实际价值方面达到公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