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
前一篇文章介绍了公司金融帮助公司做出的两个基本决策。乍一看,这些决策可能看起来相当简单。毕竟,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筹集资金并将其用于生产性用途。简单的会计可以告诉我们是否应该做出这些融资和投资决策。那么,为什么需要一个复杂的学科——公司金融来做出这些决策呢?事实证明,确实有这个必要。这种必要性源于货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的概念。本文将解释为何需要公司金融:
通货膨胀的概念
我们对通货膨胀的概念都有直观的认识。我们知道金钱每年都在贬值。同样数量的钱在每年都会购买更少的东西。假设今天购买某种商品需要100美元。如果通货膨胀率为10%,那么同样的商品明年将以110美元的价格出售。
名义价值的概念
因此,如果我们进行的投资今年收益率为9%,那么从投入的100美元中,我们明年将获得总计109美元。从会计角度看,我们会有9美元的利润。这是因为我们在计算时只考虑了名义值。名义值不考虑通货膨胀、资本的机会成本以及其他导致货币在给定时间段内贬值的因素。
以名义值衡量公司业绩的问题:
名义值向股东呈现了一个扭曲的公司业绩图像。至少可以说,这是个问题。考虑上面讨论的情况。在这里,公司损失了1%的购买力。这意味着他们还不如在第一年消费掉这100美元,因为这样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而不是投资并在一年后消费109美元。因此,如果使用名义值,公司可能会通过投资于回报率低于公司资本成本的项目来侵蚀其资本。
实际价值的概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金融领域的专家提出了实际价值的概念。实际价值考虑了通货膨胀、资本的机会成本等其他因素。因此,基于这些经过通胀调整后的数值进行计算的公司比那些不基于此的公司能做出更好的财务决策。实际值和名义值的计算很简单,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完成:
实际价值 = 名义价值 / (1 + (i / 100))
i = 市场上的现行通货膨胀率
实际价值货币的主观性
必须理解的是,货币的实际值和名义值是主观的。这是因为它们是根据通货膨胀率确定的。没有单一的通货膨胀衡量标准。政府本身也会产生多个通货膨胀估计值。而且,对于公司的计算来说,这些估计值可能不够好。因此,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通胀指数来创建自己的通胀指数,从而计算实际值。因此,在这个计算中有广泛的主观性。不同的公司使用不同的利率将名义值转换为实际值。
从名义值和实际值的概念中得出的最大收获是,某一时期的钱不能直接与另一时期的钱相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计算现值、终值等。这些计算构成了公司金融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