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的转型变革
广泛文献综述显示,无论是实践者还是学术界人士,都以不同的视角和关注点来解释转型模型。
实践者模型
实践者模型侧重于组织中的高级管理层(Kanter,1983年和Kotter,1995年)。 这些模型依赖于意见以及说明性的轶事,并为经理提供推荐或具体的解决方案。
实践者模型通常提供了建议性模型或全面行动计划,以成功启动组织变革。
根据Kotter(1996年),Carroll和Hatakenaka(2001年)的观点,要有效地描述这些模型,只需考虑两个方面:成功或失败。
然而,实践者模型受到批评,因为它们的方法过于简单化。 它们只关注实施过程,而忽略了诸如政治因素、组织和环境因素等许多其他关键因素及其影响。
根据Miller、Greenwood和Hinings(1997年)的说法,这些模型进一步受到以下批评:
- 这些模型忽视了内部和外部环境在成功变革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模型在被采纳和实施时可能对组织造成危险。
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是基于广泛的研究文献分析而开发的,涵盖了转型变革的关键领域。理论模型的支持者认为,这些模型比实践者模型更具通用性和全面性。
理论模型试图定义各种类型的变化,并同样描述变化的特征。 Burke和Litwin(1992年)以及Porras和Robertson(1992年)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组织变革模型,这些模型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践。
Burke和Litwin的变革模型强调领导行为, 并解释领导者如何通过作为组织中的角色模型来影响他人的行为。
除此之外,该模型还解释了组织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战略和使命、外部环境、整体组织绩效以及员工、领导力和组织文化。
同样地,Porras和Robertson在其模型中更侧重于组织工作环境。
他们认为,在整个组织变革过程中,有四个主要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是:
- 物理环境
- 社会因素
- 组织安排
- 技术
变革的结果反映在个人和组织行为的变化上。
简而言之,可以更准确地说,无论是理论模型还是实践者模型,都分析了影响组织绩效的内外部环境,突出了变革对关键方面的冲击,展示了变革的期望,描述了整个变革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战略问题,以及在整个变革过程中跨所有层级进行沟通的相关性。
实践者和理论模型中共同的变革阶段
-
明确目标声明: 这个阶段包括清晰定义组织目前的状态和未来想要达到的位置。它包括变革目标声明、未来的目标,以及通过分析全局来描绘更大的图景。
-
尊重与合作: 组织负责人设想组织的未来,并相应地定义长期和短期目标以实现最终愿景。
为了在组织中成功实施转型变革,组织负责人需要来自关键利益相关者或跨职能团队的合作参与。没有相互尊重(Duck,1993年和Kotter,1995年)和合作,很难实现组织变革的目标。
- 制定并执行实施计划: 组织变革实施计划必须广泛覆盖与变革相关的各个方面。实施计划应由组织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共享。
根据Kotter(1995年)的观点,为了激励员工并使他们参与整个变革过程,实施计划应通过项目包含短期胜利。
- 沟通在整个变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对任何变革过程来说,沟通在整体成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可以通过观察到的行为、书面和口头交流体现出来。
除了这些,通过一对一讨论、通讯、演示和鼓励讲话,如果通过这些媒体有效传达,可以在任何组织中强化变革。
根据Richardson和Richardson(1994年)以及Kitchen和Daly(2002年)的观点,沟通是推动变革的主要刺激因素,为了实现有效的成果,沟通应始终如一地从所有领导层发出,必须频繁且良好。
- 加强和制度化变革: 成功的变革管理过程需要加强所需变革,并通过引入组织政策和结构的变化来制度化变革。
此外,变革可以通过持续阐述新的行为和支持组织愿景的实现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