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基于息税前利润(EBIT)的自由现金流至企业:方法3
在之前的文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提供的现金流量表或损益表来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财务报表可能不会完全包含在试题中。
相反,试题中可能会提供这些报表的部分信息。例如,有时会给出息税前利润(EBIT)。因此,我们必须从EBIT开始,并根据补充信息推导出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本文将详细描述这一过程。
理解公式背后的逻辑非常重要。盲目地死记硬背公式可能导致学生忘记公式或感到困惑。如果概念清晰,学生可以在需要时自行推导出公式。
以下是基于EBIT计算企业自由现金流的步骤:
步骤1:加回折旧:
折旧是一项非现金费用。它已被从收入中扣除以得出EBIT。因此,为了得出公司的实际现金流量,我们需要加回折旧金额。这是我们在准备任何现金流量表时的标准程序。
步骤2:调整EBIT以考虑税收:
步骤2是稍微复杂的地方。请注意,我们正在使用的是EBIT(息税前利润),这意味着我们还没有考虑到利息和税收及其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利息对现金流量没有影响。我们并没有从EBIT中减去它,因此无需将其加回。
另一方面,税收则是另一回事。它们是一种稍后在损益表中发生的现金流出。因此,在推导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时,我们必须调整EBIT以考虑税收。这可以通过从EBIT中减去税额来实现。
例如,EBIT为1000美元,税率为40%。在损益表的稍后阶段,公司将在该1000美元中支付40%作为现金流出。因此,其EBIT将减少到600美元。因此,我们需要调整EBIT以考虑税收,并使其成为税后EBIT数值。
步骤3:减去固定资产和营运资本投资:
步骤3是我们计算企业自由现金流的标准程序。在这里,我们将从执行步骤1和步骤2后得出的金额中减去我们的固定资产和营运资本投资。此类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已在之前的章节中讨论过。
这三个步骤可以用以下公式总结:
FCFF = (EBIT * (1 - 税率)) + 折旧 - 固定资本投资 - 营运资本投资
计算基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的自由现金流
第四种计算自由现金流的方法与第三种方法密切相关。这里我们也是根据提供的损益表部分信息来进行计算。与提供EBIT不同,我们现在得到了EBITDA数据。
EBITDA代表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和摊销前的收益。如我们所见,这出现在损益表上的位置比EBIT更靠前。
这里甚至没有扣除折旧。因此,步骤1中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小改动。
步骤1的变动:加回折旧税盾:
由于折旧金额未被扣除,因此不需要加回。然而,折旧金额确实减少了公司的税单。因此,我们需要加回折旧税盾,以找出最终将归企业所有的自由现金流。
请注意区别。当我们提供EBIT时,我们加回了整个折旧金额。(折旧出现在损益表上的EBIT之上)而在EBITDA的情况下,我们只加回折旧带来的税盾。(折旧出现在EBITDA之后)
除了这一点,步骤2和步骤3需要像上述情况一样重复。
此方法可以用以下公式总结:
FCFF = (EBITDA 税率) + (折旧 税率) - 固定资本投资 - 营运资本投资
经验法则:
这些情况的经验法则是,对于所提供的收入报表指标以上的任何非现金变化进行调整。所有位于指标之下的非现金变化必须忽略或仅调整税收。
这就是为什么在EBIT的情况下,我们加回了整个折旧金额(折旧出现在损益表上的EBIT之上),而在EBITDA的情况下,我们只加回了折旧税盾(折旧出现在EBITDA之下)。
因此,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指标中推导出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我们可以使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或损益表的部分信息。